地方文化
当前位置 : 首页 >地方人文 > 地方文化 > 正文

借地建塔,以增形胜,学子都来拜塔以添文气?

时间:2022-11-17 17:19:55       点击:
更多
微信截图_20221117151945.jpg



它是一座明代的古塔。它所处之地不在揭阳境内,却镌刻着揭阳的一段人文历史。那段“借地建塔,以增形胜”的故事,数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。它,就是涵元塔。
涵元塔坐落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港内村的客埠山之上,当时倡导修建此塔的却是揭阳县令冯元飚。明天启六年(1626),浙江慈溪进士冯元飚被调任揭阳县令。他到任后,看到揭阳县城的西北方有高山作屏障,而东南方则是一片平原,地势低洼。于是,他把目光投向了揭阳京冈对岸的古潮阳县,提议在别人的县域内建一座塔来增强文胜,遂于次年借地潮阳的山上建塔。后冯元飚擢迁,工程进展延慢,一直到崇祯十三年(1640年)才在知县张明弼与士绅的努力下完工,历时13载。从此为揭阳、潮阳两地增添了一胜景。

微信截图_20221117151958.jpg



如今在榕江两岸也流传着很多建涵元塔的故事。
相传在涵元塔将建时,揭阳知县冯元飚除上报朝廷申请拨款外,还在县中财政筹措,同时发动群众捐钱捐物。经过一番努力,准备工作基本就绪,唯有两件大事尚未解决:一是木材,二是麻绳。据传,仅扎一条直通塔顶的用木材和麻绳造就的坡路就长达数里。当时,冯知县请来两位近乡大户,敦请他们各认一个项目。其中一位大户心想:木材贵、用量又多,我何不抢先一步认包麻绳,麻绳价格便宜,又是本地所产,遂抢先认下了麻绳。谁知道结局竟是认包麻绳的大户损失惨重,认包木材的大户损失不大。因为麻绳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更换,在塔竣工后又全是一堆废料,不能回收;而木材则不用更换,在塔竣工后依然成批成材回收,只有少量损耗。如今在当地,老人还会用当年关于涵元塔的传说教育孩子不要贪图眼前利益
据说在涵元塔建成后,人们发现塔身向东南略斜,于是便纷纷严词指责工头施工有误。然而,工头却笑笑回答说:“在此平原地区塔高招风,这里由于东南风很大,所以三百年后这座斜塔一定会被东南风吹正。”当然,后来的涵元塔一定是笔直耸立的,所以这个修建的传说,也给涵元塔增添了神秘的色彩。
微信截图_20221117152007.jpg

建成后,倡建人冯元飚在地方志上留下的“以添形胜”的初衷就有了别样的解释。例如,有人说在揭阳县内的渔湖看涵元塔所在小山,形如龟,建成此塔后如定海神针震住了到榕江北岸祸乱的恶龟,从此北岸古揭阳县内物阜人丰,经济发达。

当然恶龟之传说颇有迷信的色彩。可说起来巧的是,在涵元塔动工之前,潮汕地区科举考试罕有中榜,偏偏在涵元塔动工次年,就有“潮州后八贤”之称的郭之奇、黄奇遇等六人同榜考中进士。这个“巧合”使涵元塔的兴建有了别的解释——说其按照“文峰塔”样式所建,建成后助长了潮汕文风。这个传说一直到今天,以致在近年每逢重要考试,还有潮汕家长前来此处拜塔,希望读书上学的孩子能够“沾点文气”

微信截图_20221117152017.jpg

这些传奇故事陪着涵元塔走过近400年的岁月,依然生动。这座古塔是历史的记录者,也是潮汕历史人文鼎盛、地域友好的见证者。它闪烁着的人文光芒,穿透岁月的尘烟,至今仍熠熠生辉。


来源:潮汕许珍时、汕头快乐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