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榜
当前位置 : 首页 >影响力品牌 > 人物榜 > 正文

潮商马伟武:从大排挡刷碗工蜕变印企大佬,从9000赚到百亿身家有多难?

时间:2019-01-24 15:26:52       点击:
更多

640.webp.jpg

 

13岁走出潮阳那个小山村,去香港投奔做苦力的父亲,潮商马伟武的少年生涯是从大排档的一名小刷碗工开始的,身无分文,可他却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大老板,他偶尔也会想:这会是“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心”吗?

 

潮商创业多是从底层做起,李嘉诚当过学徒、陈弼臣做过苦力;闯荡香港的马伟武从一个贫困少年,9000港币白手起家,蜕变为百亿身家印企大佬,他是如何成功跨越到这一步?

        

一曲《强》背后的那年那事

 

640.webp (1).jpg

马伟武的三个子女:马家慧(中)、马楚邦、马楚力

 

两年前的9月14日,是力嘉这艘印业航母的掌舵者马伟武71岁生日。“岁月如梭、风采依然”,晚宴上,三个子女马家慧(中)、马楚邦、马楚力以一首饱含激情的歌曲《强》,共同献给他们的父亲。 

 

需跨多少个山,漫漫长路与海,方可真正觅到心里精彩;需经多少次哀;几多的障碍赛,才胜利会换来。不知几番跌倒,旁人斜视喝彩,很不好过但我冲剌不改,只因心中记紧。。。。。。”《强》是郭富城1995年作品,收录在《纯真时代》专辑。马家慧姐弟选得好,再没有哪一首歌比《强》能更好地诠释他们“70后”父亲的拼搏之旅。

 

马伟武,生于广东潮阳和平镇的一个小山村,不过,他在潮汕老家停留时间并不算太长。1959年,13岁的马伟武跟着母亲、弟弟马馀雄离开故土,去香港投奔做苦力的父亲。少年的马伟武小小年纪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,最开始在大排档打杂当一名洗碗工,后来从去工厂做事。

 

大排档里打杂后,马伟武又在五金行里打过工,后来经一名老乡介绍去了一家纸箱厂当学徒,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印刷包装行业,他可能未料到,因缘际会,这一段打工经历竟然改变了他的人生。马伟武身份证上的出生时间是1944年,比实际早了2年,当年他就这样靠着“瞒报”年龄进厂,不过,马伟武后来回忆说,“因为长高了,人家也相信了。”

 

640.webp (2).jpg

年轻时的马伟武

 

因为有老乡“罩”着,在那家纸箱厂,马伟武心中有一份归属感,特别是那个行业。从学徒做起,糊纸盒、钉纸箱,他很快熟悉厂子所有工艺流程。后来,马伟武成了“可塑之材”,也换了工作,去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工厂,并被慢慢擢升为年轻的厂长。

 

飞高的风筝总有一天会挣脱那条细细丝线,年轻人总按耐不住一颗不满足的心,想当大老板的马伟武不管不顾辞了职,决定白手创业。1970年,24岁的马伟武怀揣9000元港币去职创办力嘉。

 

企业草创之时,对于马伟武来说,可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。几十平米的小阁楼,几台几百块钱的手动式、脚踩式机器,加起来价值不到2000港币,生产、拉订单、送货,老板加员工就是一人,他就是马伟武。忙不过来时,他会请家人帮工,有时也会找以来老工友借下班时间过来干活。对于这一切,马伟武后来说:“没有什么出奇的,就靠自己去拼。”

  

为了拼事业,马伟武直到30岁才结婚娶妻,这在那个年代已是超晚婚的了。又过4年后,马伟武、伍丽珍夫妇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。到上世纪70年代末,不断发展壮大的力嘉,已是一家雇工数百名的大公司。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,随着工厂规模扩大,马伟武的生意也越做越大,他干的就一件事,不断将赚来的钱买厂房、置新机器和设备。

 

640.webp (3).jpg

马伟武与夫人伍丽珍(前排左一)在生日宴会上

 

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大门打开,香港制造业也面临土地成本高、招工难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等成长瓶颈,怎么办?很多港企工厂“成长式烦恼”同样也在困扰、束缚着马伟武把事业做大的脚步。1985年底,做眼镜的朋友告诉马伟武,与香港一步之隔的深圳定了新方向,将把工作重点转向建立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上来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马伟武坐不住了,当即前往深圳考察。

 

当时的横岗一片荒芜,可马伟武却相中它独特的地理优势,决定把进入内地的投资第一站放在横岗。1986年,力嘉在横岗的观音山脚租用了一座600平方米的厂房,开始投入生产。


640.webp (4).jpg

上世纪80年代力嘉在深圳工厂的车间

 

马伟武的力嘉国际集团走过的这四十多年,是众多港商投资内地创业的一个缩影。

  

受益于改革开放,力嘉集团于1989年投资兴建横岗力嘉纸品大厦,1990年又引进了美国制造的瓦楞纸板生产线,1993年引进德国印刷设备开展印刷业务。如今的力嘉,逐渐成长为包装印刷业的“巨轮”,产品覆盖纸箱及彩盒包装、彩印及数码快印,客户遍及欧美、日韩和东南亚。

 

在事业成功后,马伟武与许多港商一样,始终不忘回馈故乡,情系桑梓,回报祖国。比如,在马伟武的积极引荐、策划与努力下,2002年3月,中国包装技术协会(现为中国包装联合会)成功加入亚洲瓦楞纸箱协会,极大提高了世界竞争力。2005年,马伟武被授予当年“世界杰出华人奖”。


在最初投资时,由于当时不少人对内地也包括深圳的投资环境及政策不熟悉、不理解,马伟武的耳厢边充斥着各种声音,更有不少朋友劝他到国外投资,甚至直截了当地说:“为何把钱砸到那些穷地方?”也有的把力嘉的投资当笑话谈资。不过,马伟武的心却愈来愈决定,他说再困难我也要把根扎在横岗。

 

640.webp (5).jpg

华南城控股五位股东:左起为梁满林、郑松兴、马介璋、孙启烈、马伟武

 

昔日寂寥荒草地、今日繁华新商都”,提及深圳改革开放,就不能不说集专业市场、商业零售、商务办公、仓储物流、电子商务、酒店餐饮、生活配套、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——华南城;因为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城市风貌变迁一个最好的见证。

  

力嘉国际集团掌门人马伟武,是最早一批来深圳龙岗投资兴业的港商,也是华南城最初的五大股东之一。2002年12月,香港实业家郑松兴、马介璋、孙启烈、马伟武、梁满林等人,经过考察调研后,发起成立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(深圳)有限公司。而深圳华南城开建前的地貌是什么呢?一片坑洼不平、杂草丛生的荒岭。

  

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梁满林曾介绍:“华南城不是一个人创办的,我们有五个股东,郑松兴、马介璋、孙启烈、马伟武和我,都是深圳各个行业协会的会长,或者是在某一个领域有一定贡献的人。”

 

当年他们联手投资华南城初衷是什么呢?梁满林说,2001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里对物资的极大需求,就是商贸物流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商机。

 

640.webp (7).jpg

深圳华南城

 

华南城已在港交所上市,华南城集团是2002年5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的。随着电子商务崛起,华南城在新的经济周期内,也迎接了一任任新的“小伙伴”。 2014年,腾讯控股入股,华南城开启O2O商业模式的新探索;2016年,华南城与京东集团强强联手,在B2B电子商务、仓储物流和金融服务等领域优势融合。

  

梁满林更早之前曾介绍,华南城要为“世界工厂”做“后勤部长”,他表示:“因为世界的工厂在中国,而中国的工厂就在珠三角,工厂对于工业原材料有着庞大的需求,深圳的人流量、物流量也非常大,商贸物流成本是比较高的。我们当时就想,如果能在这里建一个大规模的原料城,减轻这座城市商贸物流的成本负担,是一件很好的事。”这也是马伟武当年5个人一起创办华南城的初衷。

  

事实上,华南城的诞生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:21世纪初,珠三角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,但均普遍存在采购分散和缺乏完备原料供应链的难题。

              

潮汕文化基因与力嘉二代“接力跑”

 

640.webp (7).jpg

由马伟武书写的“马氏宗祠”

 

2018年农历10月24日,潮阳港美马氏宗祠“博思堂”举办了隆重进祠晋主庆典。马氏宗祠“博思堂”位于汕头潮阳港美的里美溪南上,由马氏裔孙购池填土而建。

 

2018年九月,力嘉集团董事长马伟武72岁生辰之际,力嘉集团为汕头市潮阳区和平博爱慈善会捐献善款1000多万元,善款用于和平港美马氏宗祠博思堂、昌凝文化展览馆、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建设,以及力嘉路的修建。

 

恰逢和平港美马氏宗祠博思堂举办晋主仪式,力嘉国际集团组织三天两晚潮汕文化之旅,邀请力嘉部分海内外嘉宾和企业高管参与,让大家了解力嘉集团对于家乡发展所尽的企业责任,了解潮汕人爱国爱乡,热心慈善义举的情怀,以及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,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。

 

640.webp (8).jpg

港美马氏宗祠——博思堂

 

潮阳港美马氏的开基祖是马昌凝,系廉使祖马荣公之十八世孙,拱林公之季子。马昌凝生于明天启二年,终於康熙廿七年,开基至今三百多年,现人丁兴旺,遍及港美三乡及海外、港澳台等地。

  

港美马氏博思堂的“马氏宗祠”四个字,系马伟武题写的。大门两侧的对联,大致可让外人其家族源流及历史:氏出服君,邯郸立姓,广传中南,绵延世泽。”“派绍廉使,港美定基,中兴平田,浩振家风。”其中的“派绍廉使”四个字,足以说明港美马氏与福建的宗族历史渊源。

 

港美马氏开基祖马昌凝,是廉使祖马荣的第十八世裔孙。马荣,福建莆田人,宋进士,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兼按察;宋绍兴十七年(1147年)因金兵作乱,宋室动摇,马荣辞官入潮,携眷这居蚝墩(今潮阳和平镇),马荣为今天汕头潮阳和平镇里美、中寨、六联马氏的创始祖,其子孙后代称为“廉使祖”。


640.webp (9).jpg

力嘉国际集团董事长马伟武祖居

 

一座祠堂不单记载着一个家族的世系源流、繁衍生息和沿革变迁的过程,也是一个家族的亲情纽带和精神殿堂,更是一个家族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。

 

潮汕人为什么热衷于建祠堂?这与地域受传统宗族文化影响深广有关,姓氏意识、寻祖意识、寻根意识十分强烈,亦通过怀抱祖德、饮水思源、颂宗念祖,来传承伦理和家风家训,教育后人。

 

就潮商家族企业而言,宗祠文化也是地缘文化中一个主要元素,地缘相近、血缘相亲、文缘相连、商缘相通、法缘相系;正因为借助这“五缘”优势,让潮汕人在外在困难时相扶相携,在成功时互相感染合群团结互助,奋力进取。

 

以华南城为例,五大创始股东均是潮汕人,地缘带来了业缘、商缘的联谊互进;而“牛仔裤大王”马介璋家族、腾讯马化腾家族与马伟武彼此更不用说了,都是潮汕人,且都是潮汕马氏的后裔。

 

640.webp (10).jpg

力嘉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马馀雄

 

力嘉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马馀雄,是董事长马伟武的胞弟,同年兄弟俩一起跟随母亲离开潮汕老家,一道闯荡香港,是典型的潮商“兄弟帮”代表之一。

  

人和,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元素,潮商的企业文化也深深打着人和文化的烙印,无论是企业管治层面,抑或是家族企业传承层面。潮商创业兄弟相帮的事例举不胜举,比如宝能姚振华兄弟、龙光地产的纪海鹏、纪建德兄弟,同样,弟弟马馀雄也是马伟武一路创业坚强的后盾。

  

深受潮汕地域传统文化影响,马伟武也有强烈的家族观念;当力嘉逐步稳定后,他邀请弟弟马馀雄加盟,兄弟同心,合力打拼天下。

 

640.webp (11).jpg

力嘉国际集团总经理马家慧

 

马伟武曾说:“我有一些同行朋友,子女因为怕累,不愿意接手家族生意,让老爸一个人撑,这其实很悲哀的。”最令他欣慰的是,三个宝贝儿女体谅父辈的辛苦,毕业后纷纷加入力嘉,接力他的事业。

 

力嘉国际集团总经理马家慧,是家中长女,她自小就与两个弟弟一样在父亲的工厂里度过孩童岁月,也见证了力嘉的成长和父辈的辛劳。1986年,力嘉在深圳横岗新厂成立那天,年龄尚幼但作为长女的马家慧,就被父亲马伟武带到开幕现场,见证家族企业创业发展史的新篇章。

  

高中毕业后,马家慧只身前往澳大利亚留学,毕业后便回国加入力嘉。初到力嘉,马家慧并没有一脚踏入管理层,而是听从父亲建议,从最基层岗位做起。马家慧说:“我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按照生产和销售的流程,在公司绝大多数的部门锻炼过。”

 

基层历练和底层“轮岗”,是训练培养接班人的重要路径。培养胜任的家族企业继承人或者接班人,除了言传身教、系统教育等方面外,基层实践是一个重要途径。

 

后来,马家慧加入了公司营销团队,历任集团内部的业务经理、副总经理,主管公司海外业务的开发、新产品的研发等工作,2008年至今担任力嘉集团总经理,全面主持集团工作。其中,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洗礼后,马家慧和董事会研究决定通过转型来抵御风险,并于2011年独资创建了“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”。

 

640.webp (12).jpg

力嘉国际集团副总经理马楚邦

 

如今,力嘉马伟武家族二代像“众星拱月”般发布于家族事业中,长女马家慧为集团总经理,“大姐当家”,主持集团工作;长子马楚邦、次子马楚力均为力嘉国际集团副总经理,分管各自板块。

 

“分工不分家”,是潮商家族传承的一大传统模式,事实上也印证了这是一个家族企业最理想、最合理的代际交替接力途径。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”,这是很多富豪们共同的心声,古今中外,“富不过三代”似乎成了一个魔咒笼罩许多中国家族企业之上,如何破除这个传承烦恼呢?

 

保持基业长青的旺盛生命力,就在于凝聚力,在于家族治理机制的完善与落实,其难点更在于内部利益的平衡与切分。而“分工不分家”,作为一种家族治理机制,其“分工”(也称“分灶”)切割,前提是不分家,以维持家族企业所有权的完整性,大家关系扭在一起,把家业共同传承下去。像泰国首富黄子明家族,就是一个“富过四代”海外潮商的典型案例,迄今横跨百年仍长盛不衰!

 

640.webp (13).jpg

力嘉国际集团副总经理马楚力

 

马伟武次子马楚力,现为力嘉国际集团副总经理,2008 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并获物理学系学士学位,他同时也是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总经理。马楚力是个80后,他与太太蔡秋敏是2016年11月举办结婚典礼,与姐姐和哥哥一样,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力嘉,也被父亲“下发”到基层一线,到生产线上班,当时他22岁。

 

从最基层做起,再经各部门“轮岗”,25岁时晋升集团副总经理。“自古英雄出少年,从来纨绔少伟男”,在三个子女成长过程中,马伟武对他们并无过多干涉,都让他们依着个人兴趣去学习;不过,对“富二代”的他们,在物质方面却不纵容。姐姐马家慧说,她读书时,父亲告诉她花费的钱均来自公司,须知创业不易。而马楚力说,他自己上中学时每月的零用钱为800港币,和他的同学相比不算高,这当中包含早餐、午餐、交通等日常开支,能剩下来零花的已所剩无几。“父母在物质方面没有纵容我们。如果从小到大要什么有什么,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困难。”

 

与很多潮商港企二代一样,马家慧与她的兄弟都协力同心,专注于自己家族企业当中,抱团作战,一同接力父辈传递下来的事业,并在传承中持续创新发展。

 

国内如潮汕、闽南、佛山等比较重传统的地区,接班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,是自然而然的,从一出生就赋予使命,学习是接班,留学也是接班,到基层一线历练也是为接班而做准备,且大多数企二代会服从父辈对接班的部署安排。正因为这样,企业发展与转型成了集聚家族成员情感、智慧、能量主要载体,在共同打拼中回过来强化家族情感,促进家族和谐。


来源:一波说

声明: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。